傳統(tǒng)命理學,俗稱四柱預測術即批八字,在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特別是傳統(tǒng)預測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它起源于遠古時代的天文學、星相學,潔靜精微,深富哲理,關注人的命運,試圖把握人生,千百年來不斷完善。
四柱命理學起源于西漢,完善于唐朝,唐朝的李虛中,精研陰陽五行,能根據(jù)一個
人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時的天干地支,推定一生的壽夭窮富和吉兇禍福,據(jù)唐朝大學問家韓愈的介紹,李的算命術“百無一失”,因此,有人把李虛中尊為算命術的開山祖師,五代時期的徐子平隱居華山,精研命理之學,把李虛中的推算年、月、日干支的測算法,進一步演進為年、月、日、時,同時測算的“四柱”法,所謂“四柱”就是以出生年份的天干地支為第一柱,月份的天干地支為第二柱,生日的天干地支為第三柱,時辰的天干地支為第四柱,每一柱天干一個字,地支一個字,合起來為八個字,再根據(jù)八字中所蘊含的陰陽五行進行演算,從而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狀況。因此,古人又把徐子平的四柱算命術稱為四柱推命學,以后又經(jīng)過宋、元、明、清等朝代的推廣,使之成為上至皇帝下至庶民,無人不曉的一門關于命運的術數(shù)學科。
凡是能在歷史上長期存在的東西,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價值性,命理學從創(chuàng)立至今,其研究的延續(xù)性歷代不衰,并長期根植于中國民間,特別是它通過民俗文化的形式滲透于普通百姓之家,進入山野僻壤之地,不僅如此,歷史上也有宮廷命學文化,明朝的開國元勛,宰相劉伯溫、清朝的大學者紀曉嵐等都是命學高人,《四庫全書》中也有命理、數(shù)術方面的專門著作。
命理學的觀點源遠流長,孔門弟子子夏說:“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”,孔子也說過:“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”。自從算命術誕生之后,人們對于婚姻嫁娶、工商謀富、赴考求官乃至用兵打仗、施政方略等上至帝王貴族下至黎民百姓,無不求助于算命術而企圖預測吉兇,千百年來,此道盛行不衰。
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大地掀起了學習研究中國古代哲學、中國易學思維科學的熱潮,命理之學作為中國文化史、學術史上一個重要而無可回避的課題,再次擺在了人們面前,由于文化和民俗的糾結(jié),學術和迷信的錯雜,這就使得當今學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探索,帶上了極大的艱巨性和科學要求。
實際上命理學作為一種文化現(xiàn)象,自然有其令人信服的內(nèi)在魅力,它將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個存在,以時間、物質(zhì)、季候的確定、變化作為依據(jù),從而推測人生的吉兇禍福,以便能趨吉避兇,把握命運,對人們的社會實踐能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,它所反映的信息為人們的行動、計劃、決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啟示,因此可以這樣說,在一定程度上,命理學是從原始樸素的唯物自然觀來探究人生奧秘的一種學術。
至于江湖術士借算命之術混口飯吃,那又是和學術全然無涉的另一回事了,自古以來,我國算命術就有學士派和江湖派兩個大系,有些行走江湖之人,受文化素質(zhì)的限制,加之學藝不精,靠一套固定套路斷命,必然漏洞百出,準確率十無二三,另一方面,斷命也如醫(yī)生看病,名醫(yī)也會有誤診的時候,醫(yī)術高超的大夫面對疑難雜癥有時也會束手無策,因此要用公正、客觀、科學的眼光看待和認識這門學科,即不能過于迷信,受其束縛,也不應該全盤否定,一味排斥。
如今命理學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認識,并作為一個智慧的啟迪和行動的參考信息,我們相信,它將為我國的文明發(fā)展,為建設和諧社會發(fā)揮更加積極的作用。